石家庄配资公司
比赛现场 受访者供图
8月25日上午,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气排球项目决赛在江门台山市新宁体育馆展开多个组别三、四名争夺。其中,男女混合组中,广东队苦战三局以2-1力克吉林队,收获季军;女子老将组中,广东队则未能突破上海队的防线,以0-2告负,最终位列第四。
本次气排球赛事于8月21日至25日举行,是十五运会江门赛区首个开赛项目,其中8月21-24日为小组赛阶段,25日为排位赛阶段。赛事设男子青年、男子中年、男子老将、女子青年、女子中年、女子老将及男女混合组共7个组别,来自全国各省市的63支代表队、623名运动员正式展开了为期5天的激烈角逐,为大众呈现精彩的体育盛宴。
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和著名侨乡,早在百年前,排球运动便由华侨引入台山,这里既是名副其实的“排球之乡”,也是“中国排球协会排球训练基地”,排球文化底蕴深厚。本次比赛是江门台山第三次承办全运会排球类项目比赛,这既是对江门排球竞技水平的肯定,更是江门排球运动群众基础浓厚的生动写照。
受访者供图
本次在家门口举办的气排球比赛吸引了大批市民群众前来观看,大家热情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加油鼓劲、呐喊助威,展现了气排球运动的广泛影响力,更彰显了排球文化和竞技体育精神在市民群众中的传承与发扬。
在本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中,江门赛区共承办8个项目,是江门承接全国综合性运动会项目历史上最多的一次赛事。在粤港澳三地携手努力下,江门也全力承办好比赛,持续细化赛事流程,全力做好赛事组织、服务保障和城市侧筹备工作,确保了本次赛事安全、有序、圆满举办,把赛事办成了体现江门侨乡特色的精彩体育盛会。
延伸阅读
“排球之乡”辉煌史
20世纪30年代,台山籍排球运动员出席远东运动会 受访者供图
排球,最初称之为队球,于1895年起源于美国。1905年,排球运动开始在广州南武学堂和香港皇仁书院推行。20世纪10年代早期传入台山并开始逐步流行,其时的人们认为,体育运动能使人“体魄康强,精神充足,能抵抗时疾及诸种疾病对于社会各界业务,皆有魄力以负重任。”而排球运动因容易普及、不甚激烈,受到了群众的喜爱,故此迅速推广。
1914年初至1949年,为台山排球运动的启蒙和发展阶段。这时期,台山各大中小学校开始设置排球课程,倡议排球运动。据1918年《谭氏学校实录》记载:“本校应世界之新潮流,遂组织排球队,或九人,或十二人,或十六人,分队练习,按规比赛。暑假时,诸同学多留校,日习功课,晚戏排球。适旧同学谭耿夫君假归寓此,得其指正妙法,日有进步。在牛牯臀(即现台城人民广场)刻地为场,分队游戏。城中各校,互相继起……”
除了学校外,乡村也开始推行排球运动,1919年2月2日,台山斗山浮石村成立了华利磨学会,是中国第一个农民排球组织,发展至20世纪40年代,几乎台山每个学校及每个乡都有排球队。名气较大的有仁社队、西线队、金银联、台南队等。
解放前台山著名排球队之一“仁社” 受访者供图
仁社体育会由华侨黄天法、黄永栋等创办于1931年,其有台山排球少林寺之称。仁社体育会成立后,他们的排球队曾参加了台山、省、港及全国各地排球比赛数百场次,战绩辉煌,1949年,仁社体育会改名为台城联排球队,继续为新中国的排球运动发展作出贡献。
在鼎盛的排球文化下,台山排球人才辈出,涌现了黎连楹、丘广燮、曹廷赞、李福申、黄英杰、朱祖纯等著名的排球运动员,他们发挥所长,创造出不少具有较高水平和实用价值的技战术,特别是1930年朱祖纯和黎连楹发明了“滑球”,即当今的快球,形成了我国排球运动技战术的特色。此外,这群优秀运动员,先后代表我国参加远东运动会排球比赛六届赛事,获得了四冠两亚的优异成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台山排球运动继续发展,1953年,台山成立体育科并开始推进六人排球。该年,全县仅60支排球队,至1954年增加到128支,1955年增加到490支,1956年至1957年,增加到2000支以上。
1956年,台山排球队以全胜战绩赢得了11个单位参加的排球邀请赛后,《人民日报》记者写了一篇《排球之乡——广东台山县》的报道,台山“排球之乡”就此得名。
台山排球在外屡创辉煌的同时,台山境内的排球运动极其盛行,不但成立了业余体校培养排球人才,更是达到村村有排球的盛况。发展至20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华侨回到家乡,观看排球比赛,捐款赞助比赛,其中最为台山人熟知的排球比赛有朱正贤和朱炳宗先生赞助的“振兴杯”排球比赛。
1957年,台山排球队以唯一的县级甲级队在青岛参加全国甲级排球联赛,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到现场观看比赛。从那个时候起,周总理就知道台山作为一个县竟然有专业排球队,而且还能打赢省队。
1958年7月5日,周总理到台山视察,专程到灯光球场(现台山体育馆)观看了排球比赛,并亲切接见比赛的球员和教练员。在握手时,周总理或许认出了大家,问:“你们几个去年是在青岛打球的吧?”时任台山排球队队长黄汝光连声回答:“是啊、是啊。”随即,周总理又和队中的每一位球员握手,并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
1972年4月9日,周恩来总理在广州二沙头视察广东省体工队时对陪同视察的领导说:“全国排球半台山,你们知道吗?你们应该拿第一,要为国家输送人才,还要支持其他兄弟省市。”
1980年世界少年排球锦标赛亚军留影 受访者供图
20世纪50年代至当代,台山排球不断发展,台山排球队不断开创辉煌,台山籍排球运动员也在各种赛场上大放异彩 ,台山业余体校的运动员多年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赛,获过冠军,并于1982年以全国业余体校“跃进杯”排球赛冠军身份,派出6名主力(另6 名队员为“跃进杯”亚军山东队队员)及一名教练,参加在英国举行的世界少年排球锦标赛,获得了亚军;2007年以来,四次获得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比赛冠军。据统计,台山先后向全国24个省市、部队、大专院校输送优秀排球运动员539人,获运动健将称号60人,出国担任排球专家7人,担任国家、部队、各省市队教练71人,国际排球教练1人,国家高级排球教练9人,国际排球裁判1人,国家级排球裁判25人。
2024年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锦标赛冠军留影 受访者供图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 | 李梦醒
【本文责编】张蓓蕾
【频道编辑】李卓华 陈冰青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蒋玉
【实习生】徐鸣凯 丁陆薇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凯丰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